點擊圖片聆聽音頻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,習近平總書記赴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。剛一到蘭考,他就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參觀,邊看邊問,認真聽取講解。 這是時隔五年,他第二次在蘭考縣考察調研期間專程瞻仰焦裕祿同志先進事跡。 “再次踏上蘭考土地,依然心情很不平靜。剛才,盡管看的聽的都比較熟悉,但我還是想多看一看、多聽一聽,因為這里的每一件實物、每一個故事,都能引起我的心靈共鳴?!绷暯娇倳浾f。 回憶起當時為總書記講解時的情形,紀念館副館長董亞娜印象深刻。 “當總書記看到焦裕祿曾用過的藤椅時,他眼含熱淚?!睆氖轮v解工作近30年的董亞娜深受觸動,“雖然已經是第二次來了,但在館內看到焦裕祿提出的‘干部十不準’時,總書記依然十分認真地逐字逐句閱讀?!?/p> 兩代共產黨員、一顆為民初心。照片定格的這一瞬間,精神的力量穿越時空、歷久彌堅。 對于焦裕祿,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崇敬,視為人生榜樣。 他曾說:“我們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,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。我后來無論是上山下鄉、上大學、參軍入伍,還是做領導工作,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?!?/p>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,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選擇蘭考作為自己的聯系點,“一個重要考慮就是因為蘭考是焦裕祿同志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,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”。 親民愛民、艱苦奮斗、科學求實、迎難而上、無私奉獻——焦裕祿精神猶如一座高山仰止的豐碑,標定了共產黨員的精神高度。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:“我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,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?!?/p> 位于黃河九曲十八彎最后一道彎的張莊村,曾是蘭考最大的風沙口,也是焦裕祿帶領群眾治沙的主戰場。2014年,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這里,進村入戶、訪貧問苦,為干部群眾脫貧致富指明方向、鼓舞干勁。 “總書記鼓勵我早日脫貧,我一直記著呢!”回憶起當年總書記進自家門的情形,村民閆春光仍激動不已。記憶中,總書記如同自家親切的長輩,同大家一起拉家常,為村莊發展出謀劃策。 閆春光還記得,總書記叮囑當地干部,要切實關心農村每個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,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。 以焦裕祿精神為標桿,張莊村上下一心,克難奮進。2017年,村莊脫貧摘帽?!疤m考人民多奇志,敢教日月換新天”——焦裕祿用生命喊出的豪言,在新時代蘭考變為現實。 焦桐常青,精神不朽。 “焦裕祿同志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,我們能為后人留下些什么?”在蘭考縣考察期間,習近平總書記向大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。 而答案,早已蘊含在他擔任福建省福州市委書記時撰寫的《念奴嬌·追思焦裕祿》一詞之中: “為官一任,造福一方,遂了平生意。綠我涓滴,會它千頃澄碧?!?/p> 總策劃:傅華 總監制:張宿堂 策劃:孫承斌 陳二厚 監制:趙承 劉潔 孫志平 陳凱星 霍小光 賴向東 樊華 常愛玲 統籌:李忠發 吳丹 黃玥 文字:丁小溪 齊琪 攝影:李學仁 音頻:吳煒玲 趙世蕓 視覺:畢曉洋 李京 設計:焦旭鋒 殷哲倫 曾學真 協調:胡若晗 王曉曈 推廣:李明 趙鵬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掃一掃,手機打開瀏覽
關鍵詞:焦裕祿
版權和免責聲明:
1.大慶網擁有大慶日報社所屬媒體網上發布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大慶網”。 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大慶網版權所有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大慶網”,大慶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本文鏈接: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