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星火旅游度假區。 星火村旅游別墅區。 沿江公園冷云廣場。 悅來渠首鳥瞰圖。 黑龍江日報4月28日訊 在美麗富饒的三江平原上,有一塊靈秀迷人的綠洲,橫臥于三江平原腹地,幅員面積2268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210萬畝,轄5鎮4鄉,8個縣屬國營農、林、牧場,這就是人文鼎盛的百年古縣,大美樺川。 翻開歷史畫卷,這里有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、百公里綠色稻米長廊起點、橫頭山國家級森林公園、冷云烈士故居、瓦里霍吞古城遺址、全省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……這些歷史積淀深厚且又彰顯獨特地域文化特色的標簽,書寫下大美樺川實干、奮進、改革、創新、躍升的發展壯大史。 時代的琴弦,彈奏出不斷奮進的旋律。在樺川縣第十八次黨代會上,縣委縣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,緊扣“三區一基地”發展定位,貫徹新發展理念,構建新發展格局,統籌發展和安全,埋頭苦干、勇毅前行,奮力推動樺川高質量發展。 A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一切努力都有成果。樺川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,舉全縣之力盡銳出戰,連續五年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被評為“A”等次,先后榮獲全省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、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??h域經濟全省排位由52位晉升到26位,糧食生產實現“十八連豐”,先后榮獲第三批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、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、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等榮譽稱號。五年來簽約項目66個,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3個,利和潤土鴨、龍泰石油儲運等一批投資額大、拉動力強的重點產業項目落地開工,工業示范基地晉升省級經濟開發區。全縣商貿、物流、養老等生活服務業水平明顯提升,現代服務業結構不斷優化,樺川縣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星火旅游區成功獲批3A級旅游景區。 B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一切堅持都會值得。樺川縣統籌疫情防控和民生社會發展,多謀民生之利,民生實事全部兌現,民生支出達到財政總支出的88%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.5%以內;京撫公路樺川段、哈同公路樺川段和佳樺公路建成通車,農村公路實現水泥硬化全覆蓋;全縣綠地面積達到363公頃,94個村建成垃圾分揀中心,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,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,榮獲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兵縣稱號。深入落實新時代社會治理總要求,認真履行主體責任,“七五”普法順利完成,榮獲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縣,第三次蟬聯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,捧得“長安杯”。 五年奮斗功不唐捐,五年探索夙夜在公?;仨^去五年,每一組數字,都承載著老百姓的獲得感,每一組數字,既是過去五年努力的成果,也是新征程的新起點。 邁進下一個階段,樺川縣將全力擔當發展的主力軍和排頭兵,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和內生動力,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標桿。 C 優環境抓招商引項目 以問促學,以學提能。樺川縣四個領導班子帶頭,組織分管戰線單位開展自我查找,共梳理出11個問題49種具體表現。制定了《全縣機關“能力作風建設年”活動實施方案》及9個專項工作子方案,確定了7項基本原則,形成了以“1個研討+9項行動”為主線的工作總體部署。嚴格按照“四個體系”工作推進模式,將機關能力作風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與50項重點突破性工作一體研究部署,將聚焦解決制約振興發展、阻礙工作落實、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,突出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,找準、找實個性化、差異化突出問題,堅持“找、檢、學、改”同向發力,充分展現樺川縣“寸步不讓抓作風”的堅定態度。 為培育壯大樺川縣重點發展產業,優化調整產業結構,年初全面建設“十個一”產業體系,通過創新工作機制、完善政策措施、落實工作責任、強化監督考核,實現全產業鏈發展,形成產業集群式效應,全力推進產業振興。目前已建立產業鏈招商圖譜和招商數據庫,儲備招商項目100個,完成招商指南初稿設計,全縣重點開工項目包括種子繁育推廣、水稻延鏈加工、農機裝備制造等產業類和園區配套設施、生活污水治理、民生事業建設等基礎設施類共21個,其中省級重點項目和市級重點項目各1個。2022年一季度,樺川縣新簽約項目5個,簽約金額14.5億元,實際利用內資完成5.04億元,同比增長21%,簽訂社會化服務全程托管耕地面積1.35萬畝,以點帶面,輻射帶動全縣農戶參與托管。 D 大力發展富民產業 以黨建促發展,以產業促振興。堅持興產業、上項目、育財源,傳統產業、新興產業、現代服務業競相發展、齊頭并進,構建新發展格局。全縣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,嚴格落實“四個不摘”要求,保持現有政策、資金、力量總體穩定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、特色“種養加”等富民產業,深化拓展消費幫扶,進一步激發鄉村產業發展,引導能人回鄉創業,鼓勵企業到村興業。加強與中國農科院、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對接,積極承接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,全縣農業科技貢獻率逐年提高。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,高標準建設智慧農業運營中心,實現農業大數據應用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覆蓋。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,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,奮力實現“三農”工作質量新提升。 E 以文化引領新風尚 以文化促發展,以管理促提升。樺川縣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步伐,實施“城市補短工程”,與佳木斯互補發展,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。推進綠色環保交通建設,優化完善城市路網、三供兩治、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,加快城市設施智慧化建設。做好農村垃圾、污水、廁所、能源、菜園、龍江特色民居建設、村莊清潔行動“5+1+1”重點工作,建成一批示范樣板村,打造一批特色田園村。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服務能力,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,讓城鄉形象更有氣質、城鄉建設更有內涵、城鄉管理更有溫度。堅持以文化建設引領新風尚,涵養高質量發展精神內核,自覺承擔起舉旗幟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興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務,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旅游產業,堅持“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”,推動文旅融合發展,在提升社會文明程度、深入挖掘樺川文化內涵、深化農旅文融合發展上下功夫。 F 踔厲奮發再創佳績 以責任開新局,以擔當謀新篇。前進的道路絕不會一帆風順,必然還會遇到各種風險挑戰。樺川縣要挺起“泰山壓頂不彎腰”的脊梁,涵養“亂云飛渡仍從容”的定力,永葆“石破不可奪其堅”的剛強,要把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方向與要求,轉化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新氣象。 樺川縣將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為契機,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與干勁,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。對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來說,要以樺川高質量發展為己任,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為激勵,勇擔時代重任,不畏艱難險阻,心中有使命擔當,增強奮斗的韌勁,要有開拓精神,增強進取的拼勁。只有苦干實干、堅韌不拔,銳意進取、奮力拼搏,只爭朝夕,擼起袖子加油干,才能干出實際成效,取得喜人成績。 重任在肩,更須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,未來的藍圖正徐徐展開。在省委省政府和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再接再厲、順勢而為、乘勝前進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改革創新為動力,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,創造不負歷史、不負時代、不負人民的輝煌成就。 掃一掃,手機打開瀏覽
關鍵詞:樺川
版權和免責聲明:
1.大慶網擁有大慶日報社所屬媒體網上發布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大慶網”。 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大慶網版權所有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大慶網”,大慶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本文鏈接:
|
|